
工程質量、技術管理貫穿于整個工程施工的全過程,應嚴格按照弱電系統工程設計的要求,在提供設備、線材規格、安裝要求、對線記錄、調試工藝、驗收標準等一系列方面進行技術監督和行之有效的管理。
在弱電系統工程中所涉及到的行業標準和規范很多,因此,在系統設計、設備提供和安裝等環節上要認真檢查,對照有關的標準和規范,使整個工程的技術、質量管理處于受控狀態。
安裝工藝管理
弱電系統工程是一個技術性、工藝性都很強的工作,要做好整個弱電工程的技術管理,主要要抓住各個施工階段安裝設備的技術條件和安裝工藝的技術要求?,F場工程技術人員要嚴格把關,凡是遇到與規范和設計文件不相符的情況或施工過程中做了現場修改的內容,都要記錄在案,為系統整體調試和開通,建立技術管理檔案和數據。
技術文件管理
弱電系統工程的技術文件是工程各實施階段的共同依據。主要包括各弱電子系統的施工圖紙、設計說明以及相關的技術標準、產品說明書、各系統的調試大綱、驗收規范、弱電集成系統的功能要求及驗收的標準等,這些技術文件都要進行系統的科學管理,為了能夠及時向工程管理人員提供完整、正確的上述技術文件,因此必須建立技術文件收發、復制、修改、審批歸案、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實施有效科學的管理。
設計圖紙雖然經過圖紙會審,但在施工過程中,仍有可能發現設計圖紙上的差錯或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地方;或者由于施工條件、材料的規格、品種不能符合設計要求,需要進行設計修改和材料代換;或者在施工功能上有某些變動,設計標準有所提高或降低以及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需要補充或修改圖紙時,就必須進行工程變更。
工程變更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難以避免,但必須嚴格執行技術核定制度。專 業承包商提出設計變更時,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充分協商,在技術上、經濟上、質量上、使用功能上進行全 面考慮和技術復核,未經設計單位簽署的核定單無效。
弱電工程質量控制環節
1)施工圖的規范化和制圖的質量要求;
2)管線施工的質量檢查和監督;
3)配線規格的審查和質量要求;
4)配線施工的質量檢查和監督;
5)現場設備和前端設備的質量檢查和監督;
6)主控設備的質量檢查和監督;
7)智能化弱電系統參數設定表的填寫和核對;
8)調試大綱的審核和實施及質量監督;
9)系統試運行時的參數統計和質量分析;
10)系統驗收的步驟和方法;
11)系統驗收的質量標準;
12)交工資料的整理、歸檔。
控制質量措施
1、弱電工程質量通病的控制
(1)配電箱安裝的偏差
配電箱的標高或垂直度超過允許偏差。
防治措施:
根據土建工程的標高線,準確測量定位。
(2)電纜橋架(或線槽)安裝問題
支架和吊架固定不牢,支吊架焊接處未作防腐處理;電纜橋架(線槽)在穿過建筑物的變形縫時未作處理。
防治措施:
在安裝橋架支吊架時,應將金屬膨脹螺栓的螺母擰緊,焊接部位務必焊牢,不能有虛焊現象,焊接處及時刷好防銹漆;橋架(線槽)穿過建筑物的變形縫時應加裝伸縮節作為補償措施。
(3)電纜敷設易出現的問題
電纜沿橋架敷設時,排列不整齊,交叉嚴重;電纜頭芯線與線鼻子壓接不緊固。
防治措施:
電纜敷設前應將電纜事先排列好,劃出排列圖表,按圖表施工,電纜敷設時應敷設一根整理一根,固定一根;電纜頭壓接時,線鼻子與芯線截面必須配套,壓接模具與芯線規格一致,壓接數量不得小于二道。
(4)管內穿線易出現的質量問題
護口遺漏,破損及管徑不符,導線連接處的焊錫不飽滿,出現虛焊、夾渣等現象。
防治措施:
穿線前,應檢查護口是否完好且與管徑不符,如因操作不慎而使護口遺漏、破損或管徑不符者應及時補齊,更換;在導線連接處焊錫時,溫度要適當,涮錫要均勻。
(5)現場終端器件、插座、接線端子箱(盒)安裝中易出現的問題
成排的中心偏差超出允許范圍;插座的面板不平整,與建筑物表面有間隔。
防治措施:
確定成排器件、插座、箱(盒)的位置時,必須拉線,而且拉十字線;插座安裝時應調整好面板后再擰緊固定螺絲,使其緊貼建筑物表面。
(6)防雷與接地安裝
焊接面積不夠,焊接處不飽滿,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等缺陷現象;藥皮處理不干凈,漏刷防銹漆。
防治措施:
所有焊接處嚴格按要求處理,將藥皮敲凈,刷好防銹漆。
2、導線連接不合規范
導線連接處不采用接線端子或不用專 用的壓接帽,這樣會導致時間長之后會引起接頭部分被氧化,由于發熱導致燒壞接頭,引起電氣短路,影響弱電信號的傳送,甚至燒壞所連接部分的電氣設備。
預防措施:
在導線連接前應用細砂紙打磨導線去除導線的氧化層,再用接線端子或專 用的壓接帽用專 用的壓接鉗壓接,壓接應牢固無松動,所有的線芯應被完整的壓接在接線端子或壓接帽內。
上一條:沒有了
下一條:弱電工程施工管理與應用